Follow Us

時間

01月05至05日
加入到日曆

地點

過去的回憶無法割裂,如果你生於50-70年代,想必經歷過香港製造業及紡織興旺的年代。但是,如果你沒有那一段過去,回憶同樣可以被創造及觸得到。

▲岩崎貴宏,《混亂以外(變遷)》,2018,棉花、漁網,270 x 630 x 300 厘米(圖片由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提供)

預計於下年春季正式開幕的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(六廠),先於建築物揭幕,已馬不停蹄地開展展覽游擊戰。這次舉辦的《觸到的回憶》展覽,意在喚起我們對過去曾在香港發生的紡織業現代化過程的關注,通過日本藝術家岩崎貴宏(Iwasaki Takahiro)、香港藝術家黎卓華和韓國藝術家鄭然斗(Jung Yeondoo)三地藝術家的作品,六廠於建築物保育和維修的同時,也保育與紡織業相關的無形回憶,建構過去與當下的跨時空對話,讓你觸之所及。

▲岩崎貴宏,《混亂以外(變遷)》,2018,棉花、漁網,270 x 630 x 300 厘米(圖片由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提供)
▲岩崎貴宏,《混亂以外(變遷)》,2018,棉花、漁網,270 x 630 x 300 厘米(圖片由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提供)

▲岩崎貴宏,《星座(香港)》,2018,一組四幅亞加力板、噴漆110 x 130厘米(圖片由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提供)

展覽位於商場門口,岩崎貴宏的大型作品《混亂以外(變遷)》,十分引人注目,將近天花的漁網之下,棉線引流而下,有些掛着不同品牌標誌的毛巾,纖巧的棉線所織成的天秤竟能聳立起來;或者以從下而上的角度再觀看,地上如棉雲的香港,孕育成線,織成毛巾大樓,樓頂放着吊臂天秤,一如經常推倒重來的城市景觀。另一作品《星座(香港)》則是四幅遠看似銀河星空,近看才發現點點星體是密密麻麻的香港大中小企業品牌。岩崎貴宏經常利用日常用品創作,《混亂以外(變遷)》以輕身的棉花和柔軟的棉線,創造了如此立體的香港微型城市景觀,隱含了城市的脆弱性。《混亂以外(變遷)》和《星座(香港)》並列,則訴說了香港的經濟體的改變,從漁港到紡織、製造業,再到有如恆河細沙般繁多的企業,展現香港有如變幻莫測的商業銀河的一面。

▲黎卓華,《卡蜜兒》,2018,布本油彩122 x 180 厘米(圖片由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提供)

▲黎卓華,《莫妮卡》,2018,布本油彩122 x 200 厘米(圖片由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提供)

移步到高高在上的地台上,香港藝術家黎卓華以裝置重現了90年代日式百貨女裝部門的場景,皆因小時候黎卓華對日式百貨的女裝部趨之若鶩,當中有四幅油畫作品。紡織品從生產線下架,經過包裝和物流運輸,來到零售的環節。裝置作品擺放了一個簾幕,參觀者穿過簾幕,有如儀式化地進到90年代。通過架設的裝置,如掛衣架、試身室、櫥窗、油畫作品,參觀者可以重看當時的女性如何化妝和裝扮﹐了解那個年代服飾流行的印花布料、貼身剪裁,也回看當時的時尚潮流、物慾、性別定義如何被建構。

▲鄭然斗,《穿高跟鞋的少女》,2018,高清錄像、一組四幅布本刺繡及油彩

100 x 80 厘米(每件刺繡)(圖片由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提供)

岩崎貴宏創造了城市的身體,黎卓花翻開自己的回憶,韓國藝術家鄭然斗則捕捉不為人注意、看似渺小的紡織女工的身影。鄭然斗在荃灣遇上了1958年來港投入紡織業、穿高跟鞋上班的婆婆,作品的創作由此開啓。婆婆當年二十三歲,鄭然斗找來當下同樣二十三歲的女孩子,分享她們的生活、戀愛、工作、夢想。「我來到香港,發現香港不同輩份的人也相處、溝通自然,但韓國的輩份等級制度深嚴,年輕人很少與長輩溝通。」鄭然斗說。兩個錄像作品並置,就如兩代人互相溝通,左邊是年輕的、當代的故事,右邊則拍攝了衣車繡出六十年前、古舊的、或已被遺忘的故事。鄭然斗通過許多的訪談重新發掘新生代與老年人的故事,對話不但見證了不同世代在社會、工作、生活環境上的轉變,也捕捉了每人也有自己獨有的回憶和故事。

▲鄭然斗,《穿高跟鞋的少女》,2018,高清錄像、一組四幅布本刺繡及油彩

100 x 80 厘米(每件刺繡)(圖片由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提供)

就算你過去沒有共鳴香港紡織業的認識不深、了解不同,但三位藝術家從不同層面及切入點審視香港紡織業的發展,以豐富的媒介和形式呈現過去,相信總會勾起你的共鳴,留下新回憶。

《觸到的回憶》

日期:即日至4月22日 11am-7pm
地點:香港中環德輔道中 173 號 Nan Fung Place 2 樓
費用:免費入場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相關文章:支持世界水資源日 節約用水由浴室開始

觀看更多「得意」家品:DesignIDK